广安区石笋镇:精准监督 激发以工代赈“廉”动力

来源:广安新闻网

一条条崭新平整的道路延伸到家门口,一张张拿到劳务报酬时的笑脸绽放着喜悦……在石笋,这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改变,正是实施“以工代赈”惠民政策落地开花的生动注脚。

好政策落地带来的群众“获得感”,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保障。石笋镇纪委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工程一线,紧盯资金使用、工程质量和群众收益等关键环节,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,每一位务工群众都能及时足额拿到报酬。

image.png

图为石笋镇纪检干部监督龙岩村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现场。

盯紧“钱袋子”,让惠民资金安全流动

“以工代赈”的核心在“赈”,关键在于钱花得安全、有效。镇纪检监察干部们将监督目光投向项目的起点,在项目招投标阶段,他们提前介入,严格把关流程透明和公平,坚决杜绝“暗箱操作”“人情中标”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,为项目建设把好“入门关”。在资金拨付环节,紧盯发放流程,查劳务报酬签领名册、对银行支付流水、访领薪群众,确保劳务报酬及时、足额、精准地发到务工群众手中。

把严“质量关”,让群众参与更有价值

为确保重点农田水利项目落地见效,石笋镇纪检监察干部主动靠前,既当“监督员”,也做“民声筒”,把好质量关;倾听百姓心声。

在项目施工现场,纪检干部紧盯施工图纸与建设实情是否一致,确保工程按图施工;在工程关键节点,他们开展突击抽检,严查工程质量是否过硬可靠。尤为关键的是,纪检干部深入项目周边村落,实地走访村民,面对面听大家讲述工程带来的变化,收集意见建议。通过下沉监督与倾听民意相结合,镇纪委着力推动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堵点,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、优质工程,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。

聚焦“就业账”,让困难群众增收有路

“以工代赈”不仅“赈”项目,更要“赈”人群。为确保政策精准惠及目标群体——当地农村脱贫户、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、农村低收入人口等,石笋镇纪委将监督重点放在了“人”身上。

镇纪检监察干部通过查看用工名册,深入工地现场,核查务工人员身份是否符合政策要求,核对实际用工人数与记录是否相符。并随机访谈务工村民,了解获取岗位是否困难、报酬标准是否知晓,镇纪委的监督保证了务工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,让政策的“赈济”功能真正“造血”。

近年来,石笋镇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(含推广以工代赈)10个,项目总投资约为3860万元,共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近3万人次,发放务工补贴近800万元。

编辑:滕云 发布时间:2025-06-30
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